校企合作:职业院校的“爱”与“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4-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周海涛说,他们具体的做法就是在调研和分析IT产业各类有同质化岗位需求的知名IT企业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系统、科学、权威、实用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之后再与近百所院校开展合作,在合作院校招收新生之前,他们就已经与院校共同将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定制并融合到学校类似的专业体系中。这样校企双方的课程体系在完全对接时,就不仅仅是两个课程体系的简单相加,而是让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项目实训和就业见习等环节浑然一体,完全融合为一个成熟的大学专业体系。特别是由他们的“双师型”教师直接讲授的核心课,以及到最后一学期组织学生到中关村软件园实训基地、全国其他软件园实训基地或IT产业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实训和体验的环节,让所有合作院校的学生直接学习到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大大提升了就业竞争力。由于整个课程体系是每年更新、完全针对行业需求开发的,并且整个教学及管理团队都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所以能保证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技能,其合作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都非常好。

  “我觉得周海涛他们探索的这种模式是不是也能借鉴到别的专业,因为在所有专业里面,IT专业是技能要求最高、动手要求最高的一个专业,这种专业都可以通过校企参与,别的专业更可以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比如,汽车行业,能不能尽可能地把与汽车行业相关的,特别是同质化比较多的岗位联系起来,做成一套体系?”夏昌祥认为,关于校企对接平台的建设,行业可以做、中介可以做、政府更可以做。但是目前各方都没有一个成熟的做法,所以周海涛和一些高职院校的探索及尝试,或许可以给我们各方带来一些新的思考。